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科领域简介

物理系学科领域简介

于1981 年获批我国首批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5年获批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点,2003 年获批凝聚态物理硕士点,2008年光学学科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相应国家研究生分类培养目标,继续发展优势学科,2016年物理系将光学和凝聚态物理两个硕士学位点整合为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并下设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四个二级学科。2018年将光学工程一级学科调整为电子信息(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物理学一级学科以光学特别是太赫兹及纳米光电子学为特色,协同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原子与分子物理共同发展。培养的硕士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关领域研究动态,初步具备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博士生能够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学术基础,了解各自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能独立承担相关的研究课题和基础教学工作。本学科不仅为加强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师的物理基础,培养优秀中学物理教师作出贡献,还将为北京市的高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理论物理是我校重点建设的物理学科之一,拥有北京市理论物理创新团队。2019年成立量子物理与智能科学研究中心,主要针对量子电动力学、光学微腔和超冷原子耦合及低温下量子气体相互作用等前沿课题开展研究,揭示新奇量子现象。此外,在量子输运和电磁场理论研究也具有特色。近5年在SCI发表论文80篇,其中PRL 2篇,Phys. Rev.等二区期刊30篇,在国际上有较强影响。

原子与分子物理以分子光谱学、光与原子分子激子相互作用为研究核心,突出等离子体增强拉曼光谱研究特色。该学科以“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通过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Nanophotonics、 Carbon、 Phys. Rev. A、Phys. Rev. E、NanoScale、J. RamanSpect.、Appl. Phys. Let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广泛影响。

凝聚态物理学科着重研究物质的光、电、磁特性,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材料、表面等离激元、磁性物理及量子输运。本学科已建立起完备的材料制备平台和先进的物性表征平台,建有“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拥有一支年轻富有学术活力的导师队伍,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5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Adv. Mater.、Nano Lett.、ACS Nano、Small、Nanoscale、Carbon、Phys. Rev. B、Appl. Phys. Lett.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

光学是以太赫兹波谱与成像研究为核心和特色的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依托我国首个专门从事太赫兹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太赫兹波谱与成像”、“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太赫兹光电子学、微纳光子器件、红外热波成像与无损检测,以及太赫兹超快动力学等方向的研究。曾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承担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项目。五年来,在光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0余人次。

科学技术史以物理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为特色,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第一个物理学史相关的硕士学位点,在国内历史积淀深厚。2002该学科被列为首都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所著《物理学史教程》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长期挂靠。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等项目若干。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领域主要从事光学工程相关应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太赫兹技术、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微纳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光电测控与仪器等方面具有特色,在国内居于前列,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改领域与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个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同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Baidu
map